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10
0
0
0

一派謊言 : 關於說謊的社會學 / 約翰.巴恩斯(John A. Barnes)著 ; 潘勛, 葉子啟譯.

館藏資訊

「謊言無所不在,公私領域皆然,」作者開門見山如是說。的確,不實商家、金光騙術的新聞,從未消失於報端;戀人背地裡另萌愛苗,導致「情人看刀」時有所聞;宵小鼠輩為了一己之私,撒謊已成家常便飯。不過,位高權重者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了遮掩偷腥之實,撒過的謊也不少;我們的李前總統,很多人則認為他「睜眼說瞎話」。 我們把撒謊視為令人遺憾的人性弱點,父母、長輩、師長,諄諄教誨我們要誠實,遺憾的是,大多數成人仍然一再說謊。過去一世紀以來,人類說謊的情形有增無減。但要說謊言完全是人類揮之不去的劣根性,一無是處,恐怕是失之輕率。要不然,王爾德也不會在十九世紀末為文抱怨,撒謊這門「藝術」已經腐敗了,只有律師是例外。說謊竟然可以是藝術。 說謊在人類歷史中源遠流長,其實這是演化的產物,而且兼含文化演化與生物性演化的影響。動植物常見欺敵或誘騙獵物的色彩斑紋、氣味汁液,甚至於策略。獵人架設陷阱,即屬其中一例,足見欺詐乃是生物求生存繁衍的手段。而同在人類物種之間,說謊的動機與目的不一定是惡意欺騙。為了顧及聽者的感受,言者可能撒個「善意的謊言」;為了激勵自己,我們會「自我催眠」。希臘鄉間的父母親,把對小孩說謊視為教育的方式,讓孩子瞭解未必能由「表現價值」來判斷他人的言行。諸葛孔明的空城之計,則是為了自保。 說謊在人類行為中具有多重的目的與功能,但社會學家與哲學家過去重視「真相」的程度,遠大於說謊。作者以社會學的角度,檢視謊言出現在古今歷史、不同文化間的脈絡與影響,讓讀者充分認識說謊這門藝術,知道自己為何騙人與被騙。 以上所言,都是真的。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約翰‧巴恩斯 John A. Barnes 澳洲國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訪問學者,著有《模型與詮釋》(Models and Interpretations)、《誰當知何事》(Who Should Know What)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