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與日治記憶 [電子書] : 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 = Postcoloniality and memories of Japan : twenty-first-century Taiwanese fiction / 劉亮雅著
- 作者: 劉亮雅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Postcoloniality and memories of Japan : twenty-first-century Taiwanese fiction
- 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
- 21世紀台灣小說
- 台灣文化新視界研究叢書
- 出版: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發行 2020[民109]
- 叢書名: 台灣文化新視界研究叢書
- 主題: 臺灣小說 , 文學評論 , 電影評論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3504177 (電子資源) 、 9863504173 (電子資源)
- URL:
點擊此處查看hyread電子書
- 一般註:2023上Hyread電子書 教育部補助款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含索引 參考書目: 面323-344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304233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日治記憶對於台灣後殖民具有什麼意義?何以在日本統治結束超過半世紀之後,二十一世紀卻有許多不同族群的台灣小說家重返日治記憶,深入探索日治時期台灣人的精神面貌?不僅文學界如此,美術界與電影界也高度青睞日治記憶,例如謝里法的《紫色大稻埕》、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劇情片《KANO》、《不一樣的月光》等。日治記憶儼然成為當代台灣文化的重要元素。
本書聚焦於知名台灣作家施叔青、李昂、郭強生、吳明益、甘耀明的長篇小說,另有一章主要探討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作者涉獵廣泛的相關文獻,細膩解讀這些日治記憶文本的特點,並將之放在戰後台灣文學、文化、電影的生產脈絡。透過精闢的剖析,作者顯現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與電影重返日治記憶的深刻意涵。與此同時,作者也提出了許多有關台灣文學史與文化史的新議題。對於想要瞭解台灣當代文化特色和台灣小說書寫趨勢,乃至於對台灣文學史與文化史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深具啟發性。
劉亮雅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所)特聘教授、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英美二十世紀文學、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同志理論。著有《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2014),《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2006),《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2001),《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1998),Race,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Sula, Song of Solomon, and Beloved(2000)。與人合著《台灣小說史論》(2007);主編、導讀《同志研究》(2010)。編譯、導讀《吳爾芙讀本》(1987),導讀、審定《海明威》(1999)、《康拉德》(2000)、《吳爾芙》(2000),導讀《簡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