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身」到「工夫」 [電子書] : 儒家「內聖學」的開顯與轉折 / 陳立勝著
- 作者: 陳立勝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從修身到工夫
- 儒家內聖學的開顯與轉折
- 東亞儒學研究叢書 ;
- 出版: 臺北市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21[民110]
- 叢書名: 東亞儒學研究叢書 ;30
- 主題: 儒家 , 儒學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5452445 (電子資源): NT500
- URL:
點擊此處查看華藝電子書
- 一般註:2022年逢甲聯盟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含參考書目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99886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源遠流長的「修身」傳統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時代:(1)隨著遊士階層出現,而於春秋戰國之際形成了德行培育的時代,修身目標是「君子」,修身焦點是德性與德行的培育。(2)隨著平民社會的到來,而於唐宋變革之際形成了心靈操練的時代,「工夫」目標是「成聖」,工夫對治的焦點是「意念」,工夫修煉範圍、深度均有重大拓展與深化,多元化、專題化的工夫技術日趨流行,「復其初」工夫論模式取代了先秦的「擴充」與「改造」模式。(3)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蒞臨,而於清末民初之際形成了「過渡時代」,「覺悟」(「覺醒」)成為修身的關鍵字,修身的目標是培育「新君子」(國民、公民)與「新聖人」(「革命聖人」)。(4)當今,我們正在步入一個「人禽之辨」的2.0版本(「人機之辨」)的時代,一個如何修身乃至修身是否必要皆成為問題的時代。
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儒家內聖學的開顯》,嘗試將儒家的修身傳統刻畫為軸心期突破的一個主題,並刻畫孔子「修己以敬」在儒家修身傳統所開啟的「為己之學」的基本特徵。第二部《儒家內聖學中的反省向度與修煉技術》,檢視儒學修身傳統中自孔子孳乳而至宋明粲然大備的反省技術與類型。第三部《儒家內聖學的轉進》,從「朱子時刻」入手,對朱子所創闢的「獨知」話語進行長時段、歷時態的分析,以期由此管窺儒家內聖學由先秦德性的培育時代轉向宋明心靈操練時代的內在理路與基本特徵。
陳立勝
山東萊陽胡城村人。南開大學哲學學士,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碩士、博士。現任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韓國忠南大學儒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先後擔任紐約大學、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人、臺灣中研院文哲所特邀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院訪問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訪問學者。
著有《自我與世界:以問題為中心的現象學運動研究》(1999,廣州;2017,北京)、《西方哲學初步》(與彭越合著,1999年增訂再版,廣州)、《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2005,臺北;2008,上海;2018,北京)、《宋明理學中的「身體」與「詮釋」之維》(2019,北京)、《入聖之機:王陽明致良知工夫論研究》(2019,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