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97
0
0
0

意識形態階級鬥爭 [電子書] : 中華民國的認同政治評析 = Class struggle for ideology : toward a critical discourse on Taiwan's identity politics / 劉立行著

  • 作者: 劉立行
  • 其他題名:
    • 中華民國的認同政治評析
    • Class struggle for ideology : toward a critical discourse on Taiwan's identity politics
    • 歷史與現場 ;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出版 2021
  • 叢書名: 歷史與現場 ;304
  • 主題: 意識型態. , 階級鬥爭.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571392943
  • URL: udn讀書館
    點擊此處查看電子書
  • 一般註:資料形式 : 文字 檢索形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含參考書目 111年度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採購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98537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有關自己的國家、民族、文化以及歷史等知識信念,不同立場的國人仍然持續在中華民國台灣競逐所謂「話語權」。然而,在話語權爭奪的過程中,許多「話語」在定義上卻表現為「沒有邊際」以及「概念轉換」等混淆現象。各種缺乏「操作型定義」的認同話語時而涇渭分明、時而相互滲透、時而改良轉圜。這種情形經常促使一般國人陷於「國家認同混淆」的狀態。

因此,本書第一章首先闡述所謂「身分認同」、「文化霸權」、「知識∕權力」以及「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等理論觀念,做為理解當代台灣各種意識形態話語的認識論。其中,讀者將了解台灣的教育、文化、媒體等國家機器持續高舉意識形態價值的功能。

本書第二章接著反思「國家維持現狀」的狀態。其中,讀者將理解中華民國的國體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憲政體制;人們經常引以為傲的「民主台灣」之民主制度又到底面臨哪些缺失。儘管民主台灣最流行的話語為「人民當家作主」與「人民自決主權」,但種種振奮人心的符號卻都與美國的控制與安排息息相關。
第三章提出國人對國家、民族、文化以及歷史的差異認知與信仰。其中,「以台灣為主體」、「台灣主權」等觀念定義都突出了與「以中華民國為主體」、「中華民國主權」等觀念不一樣的思想境界。身分認同政治可以被定義為是主體結盟「我群」社會力量並排除「他者」反抗力量的政治。這種政治即包括上述價值知識的相互攻防。在這種攻防過程中,民眾相互汙名化認同相異的「意識形態他者」。

第四章則是作者試圖建構傳播學中尚付之闕如的「話語理論」。一直以來,台灣社會的部落民眾不斷在各種平台進行意識形態論爭。隨著話語操弄的技術精進,民主社會的我群與他者都越來越願意以「輿論」做為奪權與護權的工具。在「認知作戰」確定成為國內外輿論戰場上的主要鬥爭形式以後,台灣的公民團體以及新聞媒體也都開始積極進行以排除他者為目的的話語操作。

第五章概括了台灣人民「反併吞」話語的背景與效用。各種抗中語言的背後清楚揭示美國巨人與台灣「價值同盟」的相挺態度。在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必勝信念下,台灣在國際戰場上固然持續進行「台灣就是台灣」的外交工作;對內則以「邁向正常國家」的種種施政,針對「已在國內」的認同異議者進行「苦澀而恆久的意識形態階級鬥爭」。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劉立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專任教授。

學歷: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
美國猶他大學電影研究藝術碩士(University of Utah, Master of Fine Arts in Film Studies)。
美國楊百翰大學電影暨戲劇系哲學博士,副修傳播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Theatre and Film; Ph. D. in Theatre and Film; Minor: Communications)。

教學資歷:
教育部部頒講師、副教授、教授證書。
產業服務資歷: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第一任秘書長、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秘書長、台
灣影視產業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學術行政資歷: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系主任、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系主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
系所主任、考選部典試委員等等。

曾出版書籍:
《電影藝術》、《電視節目製作》、《視覺傳播》、《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電影文化與產業》、
《國家電影制度》。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