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72
0
0
0

對話之後 [電子書] : 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 = Beyond dialogue : a journey of transforming place through climate change / 周靈芝作

  • 作者: 周靈芝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Beyond dialogue : a journey of transforming place through climate change
    • 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
    • 1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
    • 文創者 ;
  • 出版: 臺北市 :[新北市] : 南方家園文化出版 ;聯合發行總經銷 2017[民106]
  • 叢書名: 文創者 ;HC027
  • 主題: 環境藝術 , 地景藝術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9493826 、 9869493823
  • URL: HyRead ebook電子書
    點擊此處查看電子書
  • 一般註: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含附錄 題名取自版權頁 參考書目: 面155-163 111年度臺灣學術電子書暨資料庫聯盟採購
  • 語文註:部分內容中英對照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97573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二十年後,若一切景物淹沒於海水之下,我們是否做好面對的準備?
此時此刻我們所能做的最激進之事,便是好好地面對世界正在發生的劇變!
因氣候變遷、養殖與開發破壞台灣西南海岸,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一群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共同捍衛並逐步復育這片生態豐富的海岸之時,本書作者周靈芝費時三年,回溯2008年在嘉義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所舉辦的「蚵貝地景藝術論壇」,詳細描述藝術創作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台灣西南海岸的變遷、新的地景藝術規劃、地方參與和在地組織的角色以及國家政策對在地議題的衝擊,透過訪談、文獻分析和參與觀察,思考藝術如何回應刻不容緩的環境課題。

本書特色
對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安靜地在台灣西南沿海低地重建人與環境的關係……
◊ 當環境直面巨大挑戰時,地景藝術是否能發揮作用?
◊ 藝術如何介入生態議題,促發思考並學習與自然共生?
◊ 當國家政策以「藝術之名」濫用藝術,創造短期經濟效益時,是否能面對二十年內將發生的環境變化?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周靈芝
藝術家、研究者和作者。曾參與藝術家自營的另類藝術空間「新樂園藝術空間」的運作,並協助獨立策展人陳香君於2006年策劃之《燕子之城》展覽,之後又執行新樂園藝術空間與澳洲雪梨市藝術家團體「Stone Villa」的台、澳交流展。2007到2008年間,參與嘉義「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在嘉義縣義竹鄉東後寮社區帶領小朋友以數位影像學習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駐村社區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並瞭解農村有機栽種狀況,開始關切生態、環境和社區的議題。2009年獲當代藝術基金會和國藝會補助,赴英國進行生態藝術在英國發展的調查研究。2010年受邀請赴日本橫濱市黃金町駐村,並與社區親子、兒童共同創作《拼布大壁畫》,參與黃金町Bazaar展覽及台、日、韓座談會。

2010-2011年以生態藝術工作站進駐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和社區合作公共藝術計畫「可食地景」,與社區居民、學生、駐村藝術家和藝術村志工共同打造了分布在寶藏巖各角落的生態農園,啟動寶藏巖社區居民與藝術村自力、共生的社會過程,並逐步落實有機堆肥、微型經濟與生態聚落的創造。美國策展人艾婕音在2011年七月出刊的英文雜誌Taiwan Review中有文章介紹。

2011年四月獲邀參與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濕地第二屆國際環境藝術節,以重新肯定地方產業技術和愛護濕地環境資源的精神,與成龍國小師生及成龍社區居民、環境藝術節的志工共同完成生態地景作品《回歸大海》(可參考公共電視節目《我們的島》第612集)。

2011年九至十二月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邀請,參與新北市公共藝術校園推廣計畫,在野柳國小進行駐校藝術課程。2011-2012年間再次回到嘉義,參與布袋濕地改善復育調查規劃。其後持續以個人身分參與在地活動。

長期以來的創作關切,是從藝術的角度逐漸擴及社會、文化和教育,以及環境、生態。曾出版《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