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圖書館
館藏資訊
在尋求淺易的時代逆勢跳一場磕碰作響的幽靈舞
吳俞萱專文推薦
任明信、李癸雲、馬翊航、陳育虹、楊澤、楊佳嫻 深愛推薦
琬融善於捕捉物景的逝化,揉合情境知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蒙太奇幽室。……是靈與肉身的融通摸索,亦是她自成一格的蘇菲旋轉。——詩人 任明信
琬融的詩特別能寫日常裡的突兀,突兀中又彰顯了生命的荒蕪質地,像地獄長出觸手花,張開來,捕捉全世界像捕捉飛蠅。——作家 楊佳嫻
鄭琬融的首部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收錄六十四首詩作,分為四輯。詩作來自生命中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在花蓮生活的日子,一個是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歐洲半年交換的時日。鄭琬融:「詩於我而言就像在泥淖般裡的生活抬頭偶能見之的閃電。有些閃電很亮很響,照穿了部分生命的雲層;有些閃電僅僅只是希望,無可改變什麼,卻點亮了某些瞬間。」
她的詩作想像充沛,她的詞語沒有禁忌,也沒有規則。吳俞萱形容,她飄忽棲居在眾物之間,無法恆久落定,於是她的感知限界沒有憑欄也沒有障蔽,自由遷徙在尖嘯燒開的水、風的後面、派對動物、同時裂開的果子、蝙蝠吸著天空的血之間,以超人類的幽靈狀態,爬進事物再爬出來,朝向另一個事物的開口。
鄭琬融:「幽靈,或者說鬼,其實也並非絕然都是貶意性的產物。在《攻殼機動隊》裡就常常使用了『ghost』一詞來指涉人或機器的靈魂。其實無論好與壞,我們都必然,且無時無刻都要面對著自身或他人那『看不見的』一面。」
@本書特色
★特選五首詩作:〈99日不見,相遇於荒山〉、〈我在風的後面〉、〈東邊〉、〈黑夜的骨〉、〈螢幕裡的五個女人〉,在內文頁面加QR code,讀者可自行掃瞄上網,即可聆聽作者製作的聲音詩與影像詩。
★詩作摘錄
我們比賽誰能讓太陽先燒死/我去了東邊/你說 你要去更東邊/後來我們乾脆繞了地球一整圈/撞見你/我們從未如此年輕過
--〈東邊〉
若你是一池髒水/我要當你的鱷魚
--〈鱷魚〉
我的詩就放在口袋裡/是蛇的孵化處。未成形的子彈。等待/成為世界的鹽
我的詩來自路邊婦人的一瞥/馬路。自己問起話來。和她鐵籃子裡/一尾被綑縛的活魚/牠答:「從未見過如此乾涸的藍色」
--〈我的詩就放在口袋裡〉
我的肺是氣球。我的手可以拉線。我的支氣管會吐煙。我的指甲擅於撕裂。我的腳不會趕路。我的直覺不擅哄騙。我的乳尖已經開花。我的眼睛每天澆花。
--〈他們的詩我們的死〉
衣物腐爛/屋子和櫃子/鬼子一樣是空的/把燈關起來灌酒/酸軟的蜜黃色/把我的身體流出去
--〈衣物腐爛--記雨季〉
芒花成為白火 河谷間/閃動。一株芒草是一隻/沒了執念的白鬼/磨蹭著到來的秋意
--〈記十月的剽悍--別木瓜溪〉
推薦語
靜謐而窒息,殘酷而自得。初讀詩的感覺是這樣的,像和著晚霞與鳥屍的氣味,鑲上某種琥珀或孔雀綠那樣幽微又鮮明的顏色,自生活的岩縫中,發出才華的芒光。琬融善於捕捉物景的逝化,揉合情境知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蒙太奇幽室。她也持續地在詩裡翻越生命的邊界,從流電的黃昏到荒地,從夢裡的黑火直至推開雲霧。是靈與肉身的融通摸索,亦是她自成一格的蘇菲旋轉。——詩人 任明信
詩作乍看是有隔的,深入閱讀後,卻被它的語言說服而吸引,作者用一種荒地或邊緣的角度來看生命,有一種洞悉的深度。——清華大學台文所教授 李癸雲
琬融的詩使人多心,詞語與它們租賃的空間重新簽約,洞口吐露著蜂群,魔女或魔鳥在頂樓遊行。她對於「速度」的離奇掌握,或來自「我」的分裂、換季與產誕,多義的幽靈,如此是形體也是行李,凌厲地穿梭這丁點世界,晦澀大地。我深深喜愛這本詩集,期待未來更多如金屬與蜜的聲響,一如她所說的「謹慎、畏怯、自由」。——作家 馬翊航
《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擺出很頹廢的各種姿態,展現出作者的銳氣,作品中經常表現出一種暴力的特徵,另外一些卻是冷中帶熱,這是讓人很激賞的。其中一首〈東邊〉,是我今年讀到最年輕最棒的詩!——詩人 楊澤
琬融的詩特別能寫日常裡的突兀,突兀中又彰顯了生命的荒蕪質地,像地獄長出觸手花,張開來,捕捉全世界像捕捉飛蠅。全書想像充沛,句構可以撫摸到骨頭,在這尋求淺易的時代逆勢跳一場磕碰作響的幽靈舞。——作家 楊佳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鄭琬融
像風一樣的活著,四季就是血肉。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x19詩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國藝會創作補助、台北詩歌節「15秒影像詩」入選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詩作收錄於《貳零貳零 台灣詩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