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29
0
0
0

世間如鏡 [電子書] : 以子為師 / 蔡碧仲著

  • 作者: 蔡碧仲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以子為師
    • 新銳生活 ;
  • 出版: 臺北市 : 新銳文創 2018[民107]
  • 叢書名: 新銳生活 ;25
  • 主題: 佛教文學
  • 版本:BOD一版
  • ISBN: 9789578924154 (電子資源) 、 9578924151 (電子資源)
  • URL: 點擊此處查看電子書
  • 一般註:2021上Hyread電子書 教育部補助款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86167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如鏡一般的世間啊,反映出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心!
世間的現實都是因緣所生,是過程,而非結果;我們只能參與,無法掌握;只是經歷,不能擁有。
每一個人的世間都不一樣,因為世間就是我們身心活動所及,也就是注意力所在的地方,離開了它們,世間就不存在。
佛陀說世間就是「六內入處」,即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也就是我們的身心活動,或注意力所及的地方,離開注意力,這世間就不存在。
六祖《壇經》的名句也是這麼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走過喪子之慟的作者蔡碧仲多年來研修佛學,透過佛陀教導的道理與方法,正念修習,體悟再美好的經驗都無法重現,再悲慘的遭遇也會過去。本書收錄一百多則作者對於佛理的深刻感悟與思索,與有志者一同尋求生命的究竟之道。


【圓滿究竟之道研究會的緣起】

圓滿究竟之道研究會的成立,並不是要標新立異,開宗立派,我們深信,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透過善知識的引導及精進修行,讓我們的身心苦痛得以療治甚或解脫。
圓滿究竟之道的核心義理不是信仰、哲學或思想,而是以可以驗證的命題來架構客觀而非人為施設的事實。它允許且鼓勵人們反覆地驗證,甚至摧毀而重建,我們沒有理由獨斷而霸道地要求「信了再說」,因為「人身難得」,不必盲從執著。
很多人求道,皓首窮年,均不得其門而入,耗盡一生的青春後,仍然流於盲修瞎練!究其原因,無非係迷信「他力」,如果藉他力來加強信心,無可厚非,但徒憑背教條、誦經或拜讖等盲目信仰,欲求得解脫、自在,是不可能成就的。
佛陀教導我們一切法都脫離不了一己的身心活動,所以離開了身心活動,就無法可求。世間就是我們注意力所及的地方,不是指一般人所謂「五濁惡世」的客觀娑婆世界,而是我們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攀緣外塵「色、聲、香、味、觸、法」所生五蘊即「色、受、想、行、識」的主觀世界。
我們不必面臨困境才尋找生命的意義,溺於苦海之中才盲抓浮木,並非究竟之道。有時總覺得好像背負所有的不公而抱怨不已,當然你有權利痛苦,呼天搶地究責,昭告世人我是受害者,並苦尋元兇,亟思報復予以懲罰。不過,我們也可以開始修行,學習正念生活的藝術,增長智慧與慈悲的力量,用以減輕自己與他人的苦。藉由不斷地修習,深觀構成自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進而觸及天人合一不生不滅之實相,讓我們獲得最大的解脫,除去自己心中所有的恐懼,享有真正的自在,賦予生命真正的意義。
有關身心靈的著作很多, 雖多能以己身慘痛經驗為例警惕他人,也許會讓人看了感動、聽了感慨,然畢竟事不關己,而且久了就會麻痺。為透過正念修習,行住坐臥均能心無旁騖,養成深入而快樂地安住於當下的新習慣,我們需要有個地方,讓自己安靜地呼吸、坐禪,最好與人共修,共創安詳、和諧、喜悅與深觀的場所,才有真正法喜充滿的一天。
愛子誌鈞伴我十七年又七個月,是我生命中最傲然的擁有,在眾人驚呼的臍帶繞頸三圈半翩然降臨,其在母體內的活動力,也展現在網球運動上的天份。隨著誌鈞的成長,集所有鍾愛於一身,俊俏的臉龐、高䠷的身材及名校的準畢業生,人生至此,夫復何求?殊不知晴天霹靂、風雲變色,噩運已悄然接近,一個現在醫療技術可以應付裕如的氣胸,不到一個禮拜,就奪走了我的摯愛。愛子遽然離世,令所有親朋好友都感到萬分心痛及惋惜,留下了很多遺憾,我們不選擇轉頭迴避,而是正面迎接並實踐力行誌鈞所示現愛與分享的力量,「圓滿究竟之道研究會」於焉誕生。

===========================

【最難的修行】

不是在深山獨處,與人世隔絕;不是在襌坐中掉入某個境界。最難的修行是在關係裡,尤其是像夫妻、親子間或其他親密關係,我們為愛來的這個世界,最終也是這個愛最難解脫。
時間的關係,總是由親近而開始,以淡漠而結束!因愛存在,所以有了關心、照顧,分擔、包容、幫助,也因愛存在,所以有了抱怨、佔有、要求、傷害、排斥、淡漠。
世間最近的距離,最遠的距離,都是因愛產生的。有謂這個關係不是來報恩,就是來討債的,是讓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是煩惱,也是菩提的所緣,能在這個因緣裡解脫愛,是最徹底的,當然也是最難。
親密關係發生衝突,只是因為他沒有滿足你的需要,不是因為對方真的錯了。反向思考,對方雖然沒有滿足你的需要,其實你也沒有辦法滿足對方的需要,彼此想要的不一樣,不代表哪方是對的,只能證明是彼此關係的「果」,與其抱怨「果」,還不如去看看那個「因」是怎麼造成的。
面對親密關係,做個發願解脫的勇士,修成一個自利利他的智者。
說出自己心裡想的,不活在猜測和等待對方的回應裡;做自己願意為對方做的,不讓行動總是留在頭腦裡。表達自己想要的,遷就和忍耐不能減少煩惱;彼此共同成長,不讓思想虛度在時間裡,不讓靈性消沈在慾望裡,這是生活的智慧,無關輪迴。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蔡碧仲
法務部政務次長、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法律扶助基金會嘉義分會創會會長、嘉義市網球委員會主任委員、嘉義市選舉委員會監小組召集人、圓滿究竟之道研究會創會理事長。曾擔任台灣澎湖、雲林、嘉義等地檢署檢察官八年,八十六年初轉任律師,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獲任命法務部政務次長迄今。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