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駭客?基因啟迪時代來臨, DNA也可以被編輯 [電子書] / [美]任博文(Brian Winston Ring)著 ; 周慧君, 楊巧譯
- 作者: 任博文 (Ring, Brian Winston)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生物駭客基因啟迪時代來臨DNA也可以被編輯
- 基因啟迪
- 出版: 臺北市 : 清文華泉 2020[民109]
- 主題: 基因 , 通俗作品
- 版本:第一版
- ISBN: 9789865162542 (電子資源) 、 9865162547 (電子資源)
- URL:
點擊此處查看電子書
- 一般註:教育部補助款 2020下Hyread電子書 資料型式 : 文字 檢索型式 : 電子書服務平台 原著書名<<基因啟迪>> 原紙本書ISBN: 9789865162542 題名取自版權頁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83133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如果基因決定了人的意義, 那麼當我們改寫基因的時候, 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本書以基因為主軸,分為五大章節,在第一章(導言)中,作者說明本書將以局外人的視角,來探索神秘而廣闊的基因組學領域: 基因組學是一門很酷炫的科學,一方面,它可以對人類及其所處的世界給出很多解釋,可以提供拯救生命和改善生活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與自己所處的世界漸行漸遠。 第二章(基因外傳)中,作者假想了一些基因編輯的實際例子,儘管基因編輯嬰兒在現代仍是非法的──電影中錯誤的編輯會帶來超能力,現實卻可能產生癌症和其他疾病──但隨著科技進步,作者相信這些假想中有一日會成為現實。 第三章(基因紀聞)中,作者模仿羅馬帝國時期的每日通知,舉例一篇篇與基因相關的簡短故事及對基因組學新聞的評論,人類基因組堪比一部言情小說史,基因的重組、再造都與民族的融合脫離不了關係,雖然,現代人也喜歡用種族劃分群體,譬如一些人認定自身人種具備更加優良的基因,能繁衍出資質較好的後代等等。 第四章(基因啟迪),作者提出一些問題給大家思考,基因改造技術真的有利無害嗎?在《侏儸紀公園》電影中,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六千五百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這是一種針對人類任意修改基因的行為所做的警示,呼籲大家審慎思考新興科技可能帶來的後果。 在最後一章中,作者提起自己小時候常見的手帕,時至今日卻被其他東西取代了,除了衛生考量,有沒有可能與基因組學產生關聯?基因組學又是如何誕生的呢?本書將一一作介紹。
Brian Winston Ring,漢名任博文,中國特聘外國基因專家,目前任職於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擔任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美國史丹佛大學基因組及生物資訊學博士後;美國AGI公司和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DNA網)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 任博文教授長期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研究,成功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透過基因芯片在分子平均值上確認乳腺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項目,其關於肺癌檢測的文章獲得二〇〇九年度最被病理醫生關注獎;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基因診斷項目成為美國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標準。二〇一五年,由於其對生物產業科技創新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任博文教授受邀成為科技創新座談會建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