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31
0
0
0
什麼是惡? [電子書] / 艾蓮.布希尤(Helene Bouchilloux)著 ; 郭俊逸譯
- 作者: 布希尤 (Bouchilloux, Helene)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Qu'est-ce que le mal?.
- 哲學之道 ;
- 出版: 臺北市 : 開學文化出版 :紅螞蟻圖書總經銷 2018[民107]
- 叢書名: 哲學之道 ;6
- 主題: 善惡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9668293 (電子資源): NT250
- URL:
點擊此處查看華藝電子書
- 一般註:2020上半年逢甲聯盟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譯自: Qu'est-ce que le mal?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7694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惡的對立面是善,但什麼是善呢?善通常被定義為合乎人的本性(nature),或是人的意志(volonté)會自然而然地嚮往的事物。然而,對於此傳統定義下作為人之目的的良善,我們卻能指出和其有關的兩點顯著差異:第一,奧古斯丁教派的基督教義是以二元性為立論基礎,而此二元性則是由人之本性裡的亞當原罪所導引出。因此,我們應當能夠主張具有第二本性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嚮往惡,而不是崇尚良善。第二,在康德的哲學中並不考慮自主的意志能遵從理性律法以外的其他律則。因此,善本身並非作為決定良善意志的客體,它是良善意志下的必然結果。
我們並不能夠因為惡會引發痛苦,就必須放棄探尋惡的概念。然而,無論惡是什麼,它都是不該存在的。惡意味著一項標準,以及一個與標準相較過後的不足之處或匱乏。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並非其本性所致,那麼在此涉及的是純粹的否定;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是其本性所致,那麼這便是真正的剝奪。譬如對於斯賓諾莎而言,這個人或那個人的獨特性之合乎標準並非由於他的本性,因此道德之惡是一種純粹的否定,而不是真正的剝奪。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艾蓮・布希尤(Hélène Bouchilloux)
專擅當代哲學史,為法國洛林大學(Université de Lorraine)哲學系之教授,同時也是龐加萊文獻中心(Archives Henri Poincaré)哲學與科學史研究室之成員。
封面插畫
徐至宏 HOM
台灣插畫家,經歷十年,為報章雜誌書籍唱片等繪製插圖,同時也創作自己的作品,喜歡嘗試不同的畫風、媒材、技法,挑戰未畫過的風格,四年前開始接觸陶藝,將插畫融入陶藝品中。未來希望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也繼續旅行、創作,尋找生活中的熱血事物。個人作品有《跟它去流浪》 、《安靜的時間》、《 日常藍調 》。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