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81
0
0
0

符號與修辭 [電子書] : 古典詩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意義 = Sign and rhetoric : classical poetics and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 張漢良著

  • 作者: 張漢良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古典詩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意義
    • Sign and rhetoric : classical poetics and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 西洋文學 ;
  • 出版: 臺北市 : 書林 2018[民107]
  • 叢書名: 西洋文學 ;27
  • 主題: 西洋文學 , 文學評論 , 詩學
  • 版本:一版
  • ISBN: 9789574458219 (電子資源): NT500
  • URL: 點擊此處查看華藝電子書
  • 一般註:2020上半年逢甲聯盟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含索引 參考書目: 面423-467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76646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本書探討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以及泛希臘時代斯多噶學派著作中與詩學相關的課題,並進而鈎陳這些課題與當代文學理論的啟蒙與傳承關係。分為五篇,皆為學界持續關注的焦點:1.摹擬與創作, 2.動物與靈魂,3.記憶與書寫,4.符號與邏輯,5.修辭與話語。所構成的詮釋網絡,統攝了本書二十章論述,其中的兩個關鍵詞「符號」與「修辭」抽離出來,即為本書主標題。

其所探討的理論課題有:自然和技藝面向的摹擬論、摹擬論、神啟論和創作論的歷史發展和詮釋倾軋、詩藝與詩辯傳統、關於隱喻的論辯、符號縯繹與邏輯推理、修辭與話語……等貫穿全書。其中的母題或迴旋覆沓,或交叉重疊,統領它們的是作者多年來所服膺的符號系統研究,這種以主題為定位的寫法打破了文學理論、哲學和科學史的藩籬。

本書特色論述獨到,引證豐富、古今交錯,文字書寫脈絡清晰、分析精闢,不但跳出一般傳統的巢臼,更打破學科的框架與限制,開創出新視野。對關注西方文學發展、文學理論演化、哲學和思想史流變、學科界面與科際整合的專家和一般讀者,都是極具價值的參考典範。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張漢良
原籍山東省臨清縣(今聊城),1945年生於貴州貴陽 (身分登記誤載為1943年),故提前兩年退休得以率先執行科技部行遠專書寫作計畫。畢業於臺中二中、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1978年獲得臺灣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系主任,獲選為胡適講座教授,2008年以特聘教授退休。
專研符號學、古代哲學典籍中的符號思想,著作有《現代詩論衡》(1977)、《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1986)、《文學的迷思》(1990)、《文學的邊界:語言符號的考察》(2011)、Sign and Discourse: Dimensions of Comparative Poetics(2013)等書,中外文學論文200餘篇;編著有《現代詩導讀》(1979)、Concepts of Literary Theory East and West(1990)、《方法:文學的路》(2000)、Traditions of Controversy(2007)等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