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弱史 [電子書] : 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 / 皮國立著
館藏資訊
服用歷史以壯陽,
心靈永不腎虧。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翻新詮釋民國社會的虛弱與情慾、藥品文化、昔時風尚。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
探索民國的性與身體,
豐饒的情感中蘊藏著堅韌的文化底蘊,
亦可謂一部東方感覺史。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合,開卷《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重點提要
當我們一起虛弱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以來,過去人們的補養、養生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對話。
禁慾V.S縱慾
傳統中醫認為,腎精氣不足時,會出現智力減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發育不良等病症。而腎精氣又常與縱慾有關,也因此大宗的補腎補養的廣告出現在這個時代中。本書著重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當時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史
本書所談的歷史,為過往所少談。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承接明清補養觀,而又能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期許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醫醫史文獻學會祕書長等職。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等專書。此外,並合編《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6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