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在哥本哈根飛往杜拜的機上看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果然淚崩,無法自已。男主角K 在高一時父親血癌去世,母親得知兒子K 也罹患了遺傳性癌症,無法接受。心痛之下?給了K 一筆錢便棄子離去。女主角Cream 則因高一時,父母和妹妹在隧道發生車禍,意外離世。Cream 在傷心之際,無意間看到了K 也因母親離去而痛哭的畫面,心生愛憐。頓時失去親人依靠的K 與Cream成為彼此唯一親密且交心的伴侶,相互依偎,過起十三年如家人般的同居生活,相憐、相知到相愛,卻無法常相守。誠如愛情的完美境界,K與Cream的愛情故事應是終結於兩人相互允諾的婚姻誓言,並在有限的生命中相互扶持與照顧,如童話故事般:「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1。然而,對K而言,如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對癌症病人卻是一種苛求。因此,儘管對Cream產生情愫(love),卻得克制其人性慾求(desire),不逾越規矩,僅為了不讓所愛因他的離世再度傷慟、再度孤苦無依。而這執意克制情慾之流動並轉而昇華為緊密的兄妹之情,以期所愛日後有人守護、疼惜,更是虐心。
倘若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2,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無疑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經歷了至親的離世、拋棄以及摯愛的罹病而去,故事中傳達了人們深層被愛的渴望與害怕被遺棄的悲劇特質。而這悲劇卻也因對彼此之在乎(care about)而得予昇華。相較於愛情交易的平庸無味,此番刻苦銘心,
更顯情愛之純淨。在執守讓所愛得以幸福,選擇犧牲、成全的情慾與愛戀糾結中,形塑最讓人揪心與心泣的悲劇美學。而此情愛的悲悽在照相機倒數聲所拍下的兩人合照得以終結。這喀嚓的瞬間,是剎那,也是永恆;是遺憾,也是無奈──。
人生悲苦,因愛而實。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