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765
1
0
0

無界之疆 / 凱蒂.哈里斯(Kate Harris)著 ; 鄧伯宸譯.

館藏資訊

.一部絲綢之路的探險,探索人類與自然的聯繫,串連高原、沙漠、山脊、平原與海岸。
.「邊界」的思考:邊界,強化了外來、異類及非我族類的概念,說出我們最深層、卑劣的慾望。
.單車行旅記述:黑海、小高加索、大高加索、裏海、烏斯秋爾特高原與鹹海盆地、帕米爾山結、塔里木盆地與西藏高原、印度河—恆河平原與喜馬拉雅山。

科學、探險、絲路行旅
天邊地境:作為一粒懸浮陽光中的微塵
離去,很簡單:踏出門,騎上車,進入人生的風裡

一部絲綢之路的探險,探索人類與自然的聯繫
小說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說:「志向大的人,寫歷史。」志向小些的,就把自己送到陌生地去冒險,到那裡第一件事,千篇一律,就是畫張地圖。把它當作一個機會,去思考,去夢想,自由自在。

本書作者是一位從小立志移民火星極端環境的青年微生物科學家,經歷馬可波羅的啟蒙與幻滅,以及達文西《小獵犬航海記》的好奇誘惑,決心走出研究室,用雙腳完成論文,輕車簡行踏上橫越歐亞的絲路,開啟了一趟衝撞人土界限的反思之旅。

散文式的優美文字,串連了高原、沙漠、山脊、平原與海岸,在地圖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是一道道關卡、哨兵與警察劃下的鋒利邊界――殘酷、跋扈及違反自然。一如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指出的邪惡平庸性的問題:我們潛意識地接受邊界乃是風景的一部分―—因為邊界說出了我們最深層、最卑劣的慾望―—邊界,強化了外來、異類及非我族類的概念。

身為科學家,作者認為,探險之為物,非常類似科學本身,不僅是對事物本質有系統的探究,也是一種徹底揭露的藝術,讓人類能在科學、歷史、哲學與地緣政治的文明進程中,洞悉存在的根本疑惑:我來自何處,我是否獨存於宇宙,以及,所有這一切的終極意義。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凱特.哈里斯(Kate Harris)
一個善於行腳天下的作家。二○一二年艾倫.梅洛伊沙漠作家獎(Ellen Meloy Desert Writers Award)得主,作品散見於《海象》(The Walrus)、《加拿大地理旅遊》(Canadian Geographic Travel)及《喬治亞評論》(The Georgia Review),並入選《美國最佳散文》(Best American Essays)及《美國最佳旅遊文選》(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被譽為加拿大當今頂尖冒險家之一,行腳所至,遊走於國家法令、耐力及理智之邊緣,足跡遍於七大洲。現居住英屬哥倫比亞阿特林,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 【評審推薦語】朱福銘(書店工作者) 作者凱特.哈里斯(Kate Harris)行動力滿檔。少年時她讀《馬可波羅遊記》深受感動,立下雄心壯志:有比隻身前往外星極限環境更蕩氣迴腸的壯遊嗎?她有邏輯也有規畫,立志成為移民火星的微生物科學家。 成年置身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術研究,哈里斯明瞭壯遊的無限世界,可以是無窮大的空間宇宙,也可以是無窮小的理念心智,而學術研究則是探究一沙一世界的抽象精微。生物史上最重要的小獵犬號旅程,歸來的達爾文終身一地一居苦心孤詣寫出《物種原始》,扛起現代世界的大作。但哈里斯更願為與達爾文同時發現「自然選擇論」的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平反。華萊士一生足跡踏遍六大洲,晚年回憶錄的每篇遊記熱情洋溢宛如初戀,學術成就不若達爾文,但快意人生更具有啟發價值。二話不說,哈里斯輕車簡行,開始了絲路壯遊。 《無界之疆》傳承了帶有人文觀察的自然寫作具備的特點:文筆優美、涵括知識與生活面向,與大自然的互動真誠,思索的面向也更為遼闊廣袤,展現了另一種生活的態樣。這是一趟單車行旅記述,其中也提出對於「邊界」的思考。 「日子怎麼過的,沒錯,一生也就這樣過了。」不經意點點滴滴的時間形塑了我們無悔/懊悔的人生,是哈里斯旅遊的初心。但人類自以為是劃分的國界,在串連的山巒、廣垠的沙漠、掌紋綿密的水文河域面前,顯得特別愚昧。想像我們從太空回首地球(別忘了作者童年是立志登陸火星的),所有愛的人、在意的事物、記憶的光景都在地球這晶瑩彈珠內。疆界何為?哈里斯問。 很訝異《無界之疆》這本書為一人之作,它讀來更像科學家的腦、探險家的心,加上作家的獨到眼光,三人齊力的探險隊。 或許我們該如此理解書名:無界是自由的本質,碰撞疆界則是敲打我們自身形貌。旅遊是與世界連結,但本質也是更完美的孤獨。 「無聲的雪,重寫一切道路。」( 2020年5月15日 16:00 )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