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02
0
0
0

當我遇見一個人 : 薩提爾精選集1963-1983 / 約翰.貝曼(John Banmen)編 ; 楊東蓉譯.

館藏資訊

★宛如親炙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教學風采的11篇作品。
★每篇由1位資深薩提爾治療師引言導讀,親近易讀。
★薩提爾逝世30週年後的最新繁體中文作品,展現學派發展與時代意義。


發掘每個人深藏內在的自我療癒潛能,就能帶來成長與轉變



人的內在都蘊含了所需的滋養資源。我的治療就是協助人們接觸並學習如何運用潛能,進而創造出一個成長系統。──薩提爾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以精神分析的執業背景,卻在 1951 年毅然闖入家族治療這片未開發地,並透過細膩的觀察本領和對人的信心與好奇,挽救許多家庭的危機,發展出著名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其中具像又實用的許多助人技巧,像是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冰山隱喻、家庭重塑等等,幫助人們探索自己內、外在經驗的差異,使人更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獨特性連結,時至今日仍影響深遠。

薩提爾不以病理學角度看人,相信人們有內在能量和資源,能夠學習並改變應對方式,過著更負責、更賦權的生活,並肯定單親、重組、非傳統的家庭型態,相信家庭運作良好的關鍵在於關係而非形式,這些想法都大大超越了她的時代,並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此外她看重治療師對自己感受的覺察與應用,強調唯有當治療師能善待自己、與自己調合,才能在真誠的互動中對個案有正向啟發。

本書編輯群以知名心理治療師約翰.貝曼為首,精選薩提爾逝世前二十多年的教學文章,不僅畫龍點睛地呈現她一路走來的信念、風格、方法及實際案例,更帶領讀者見識薩提爾對治療的貢獻與時代意義。

「維琴尼亞.薩提爾身為家族治療創始人之一,她的創意是世界公認的。她堅信人們擁有不斷成長、改變和獲得新理解的能力,她的目標是改善家庭中的關係和溝通。她曾說過在療癒家庭的過程中,我們也療癒了世界。」──約翰.貝曼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
美國家族治療先驅,也被譽為是近 25 年最具影響力的前五名治療師之一。她出生於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一個農莊,父母親是德裔的科學家。薩提爾從小就是個小偵探,喜歡觀察大人言語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對人的內在世界充滿好奇。她曾修習精神分析,擔任過教師、社會工作者,秉持著對人的信心幫助過許多孩子與家庭。開始私人執業後,她在 1951 年首度進行家族治療,隨後在逐步探索中發展出獨創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
薩提爾相信人內在的力量,認為人們有能力為自己作出選擇與改變,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活出自己。她看重人們的自我價值,鼓勵治療師與自己的內在保持一致,將能觸動個案達到轉變與療癒。

編者:約翰.貝曼(John Banmen)
國際知名的作家、心理治療師與教育工作者。他與薩提爾合著的《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張老師文化出版)一書在 1994 年榮獲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A.A.M.F.T.)所頒發的薩提爾研究及教育獎。他是加拿大卑詩省婚姻及家族治療協會(BC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的創辦理事長,曾任美國婚姻及家族治療協會董事、香港大學的名譽副教授(2000-2004),而且在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擔任講師、副教授與兼任教授長達二十一年。
現任國際家族治療協會(International Family Therapy Association)董事,以及加拿大太平洋薩提爾訓練機構(Training for the Satir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董事長。他是美國婚姻及家族治療協會的檢定臨床督導,並在加拿大卑詩省的三角洲市(Delta)開設診所,專事個人、伴侶與家庭諮商。近年來致力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推廣薩提爾模式的應用。另編有《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心靈工坊出版,合著)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