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620
0
0
0

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 : 16~20歲要陪不要管, 父母放手不等於沒角色, 用心傾聽贏回影響力(暢銷改版) / 盧蘇偉著.

館藏資訊

♒░░░ 青春期下半場的親子轉骨祕笈 ░░░♒ 孩子不如你的期待,很正常! 爸媽面對孩子以下狀況也有「成長痛」: 準米蟲、熱戀同居、曖昧性向、社交自走砲; 此時「親子關係」比「誰有道理」還重要, 想讓孩子「聽話」,爸媽得先懂孩子的心。 ▏▍兒少輔導專家&暴走青春的守望者-盧蘇偉 ▍▏暢銷經典改版上市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半場,親子間更為突出的衝突是「價值觀相左」,從事兒童少年輔導領域逾30年的盧蘇偉,觀察父母的親職角色還停留在幼年期,把孩子當成嬰兒,過度涉入孩子的私領域,例如學校生活、交友、生活常規等,除了令孩子不勝其擾,還使他們欠缺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延緩成熟、幼齡化。 盧蘇偉運用多年輔導經驗,為父母提供實用、寫入心坎的教養經驗,幫助親子度過這段人格塑型、身分轉換期,一起迎向各自獨立卻又保有親密感的親子關係。 ▶◀▶少年很忙!自我認同╳生涯探索╳人際衝突╳感情關係◀▶◀ 孩子轉大人「眉角」多,除了要應付課業、型塑個人價值觀,還要在同儕間拿捏人我界限、練習兩性互動,同時面對生涯發展的不確定性;青少年的內在衝突和煩擾絕不輸成年人。 這時孩子會以衝撞、沉默來表達內心惶惑,爸媽發完脾氣後,若能理解孩子只是對「事」不對人,相信孩子能做出最好選擇,爸媽就不會常「內傷」,親子才有機會藉著衝突一起「轉骨」。 ◤16-20歲,要的是父母的「賞識」和「信任」◢ 兒少輔導專家盧蘇偉建議,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半場,父母要學習用「賞識」和「信任」取代管教,降低父母的「成長痛」!把責任還給孩子,成為孩子成長的「助行器」,彼此無痛轉型成親密的友伴。 ◎別當「520父母」,讓孩子的成長有續航力 學校老師5天提升孩子,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變成週六、日2天讓孩子的提升歸零。 ◎孩子的任何優點都有一體兩面 別期待孩子擁有西方人的獨立思考,又要有東方人的乖巧順從,這很矛盾! ◎用孩子觀點看事情,拿回影響力 父母都用自己的觀點去關心孩子,卻很少用孩子的觀點去看事情;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才有機會爭取對方的理解和認同。 │爸媽面對青春期的跩哥跩姐4心法│ ◎賞識:無條件欣賞孩子的獨特;縱使他常想得和你不一樣。 ◎傾聽:跳脫言語,用心感受孩子想讓你知道什麼。 ◎改變:孩子複製父母的生命,父母改變,孩子才可能蛻變。 ◎陪伴:把人生功課還給孩子,給建議、不指導。 ★★盧蘇偉教養隨身note★★ ❝想要孩子懂得珍惜感恩,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要改變,看重兒女的付出和努力。❞ ❝父母無條件、沒有選擇的愛,愛才不會受到打擾;愛和成績無關。有愛,孩子才會保有希望、有動機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尊重孩子,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學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和選擇。❞ ❝父母若想發揮影響力,絕不是指責或命令,而是了解孩子其實和我們一樣茫然,和他們一起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盧蘇偉在康健的教養三部曲││◄ 盧蘇偉的教養學簡單好記憶,需要透過不同個案反覆練習;三部曲皆用生活常見的親子衝突,剖析父母無助感的來源、孩子為何憤怒、情感受傷如何修復、關係破裂怎麼挽回。 ◎首部曲《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 聚焦國小中高年級~國中(10-15歲),父母如何在生活秩序感、成績表現的衝突,關照孩子剛萌生的自我意識;為轉大人之前,打下良好的家庭互動品質。 ◎二部曲《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原:《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 聚焦高中~大學(16-20歲),由青少年過渡到成人,有更多兩代價值觀衝突。父母面對孩子即將獨立的心理調適,如何使親子從照顧者、被照顧者,無痛轉為親密的友伴關係。 ◎三部曲《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 焦點在成年子女,父母將迎來空巢期,子女無論是實質上或心態上都邁向獨立。父母面對成家的子女,更要退居幕後,把生活重心擺回自身,不再以愛之名,把彼此愛得遍體鱗傷。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 ■台北大學犯罪學碩士、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專門技術人員社工師高等考試及格,曾任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20多年 ■出版著作50多本,得過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金舵獎、模範公務人員獎、金鳶獎 曾歷經艱辛的成長路程,智商70,輸在起跑點上,什麼都比別人晚。 讀過國中啟智班,念高職,花了7年考了5次大學,25歲才因退伍軍人身分加分考上,50歲讀博士班,生命經歷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成長故事由大愛電視台拍成連續劇《喚醒心中的巨人》;曾帶領受觀護少年騎獨輪車環島,拍成紀錄片《飛行少年》,並改編為八點檔連續劇在華視播出。 觀護迷途孩子二十餘年,把三千餘名孩子帶離生命谷底和社會邊緣。始終相信生命會影響生命,生命更可以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奇蹟,一切都在於人們的信念和習慣。 希望透過在康健出版的教養三部曲:《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原:《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幫助在親職路上屢屢受挫的父母,走出困惑與擔憂。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