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355
1
0
0
行為 : 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 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著; 吳芠譯.
- 作者: 薩波斯基 (Sapolsky, Robert M.)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 Alpha ;
- 出版: 新北市 : 八旗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2019[民108]三刷.
- 叢書名: Alpha ;36
- 主題: 神經生理學 , 動物行為
- 版本:初版三刷
- ISBN: 9789578654570 (一套 : 平裝): NT1200
- 一般註:附錄:1,神經科學入門課程;2,內分泌學基礎;3,關於蛋白質的基礎知識 含參考書目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70855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要說《行為》是我曾讀過最棒的非虛構作品,也一點都不誇張。」
──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只有研究人類行為的世界級科學家薩伯斯基寫得出來,《行為》一書回答了人類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行為從何而來?
上冊中,薩波斯基──神經科學家與靈長類動物學家──穿梭在數種學科之間,揭露我們的一舉一動背後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剖析人類行為,沒有一塊石頭忘了翻面,涵蓋從基本生物學到內分泌,到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演化理論等等的每一件事。他說故事的功力有目共睹,且深具內在邏輯。透過追溯一個行為發生前的不同時間段與系統,對目標多次出擊。
他首先檢視在精準時刻之內,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行為,然後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追溯,最終回溯到我們這個物種更深的文化、歷史和基因遺傳。
於是,他以一秒之內的神經科學解釋開始著手,探討在行為發生一秒前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往後退一步,看到再前一個時刻,也就是兩秒到一分鐘之前,究竟我們看到、聽到及聞到什麼,促發了神經的反應而產生了行為?接著,又進一步回溯幾小時到幾天前,探討那些促使神經系統做出反應的荷爾蒙如何運作?在此,他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思考神經生物學、內分泌學,以及我們環境給予我們刺激的感官世界,嘗試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
薩伯斯基繼續推進,嘗試找出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大腦,因此追溯到我們的青少年與童年時期、胎內環境,甚至追溯到精卵結合的那刻。最終,他試著解釋比起個人更大的種種影響因素,即文化如何形塑群體意識,而哪些生態因素又形塑文化,以此類推,最終回溯到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前,造成我們這物種演化的種種因素。透過匯總所有因素,瞭解人類的行為如何被創造出來。
✽✽✽
下冊中,薩伯斯基著手探討人類最棘手的問題──分我群和他群、階層制度、從眾與服從、合作與競爭、同理心與慈悲心、自由意志的行使、人們對於隱喻和真實的混淆、戰爭與和平等等,從我們靈長類動物的生物起源,到人類獨特的行為模式,做了深刻、揪心但又不失幽默的分析。
尤其,我們的大腦會快速把人分成我群和他群,而且這種分類往往基於微小的差異、隨機的標準,這種歷程會自動化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之後再透過認知來合理化。而這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分為我群之人做出最好的行為,卻對被分為他群的人做出糟糕的行為。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屠殺與迫害等等,幾乎都源自於此。然而,這種區分異己的心理要如何治癒呢?生物學可以給我們什麼解方呢?作者告訴我們,儘管人類彼此傷害的行為普世皆然,但也非無可避免,透過大腦科學提供的洞見,我們可以避免讓傷害再次發生。薩伯斯基獨特的幽默,將本書寫的充滿智慧與人情味。長達近千頁的書,從頭到尾都趣味盎然,且例證豐富,無論各個領域的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重點節錄:
針對人類暴力、攻擊和競爭行為,分析得最好的一本書
・你不可能在尚未理解恐懼(杏仁核和恐懼及攻擊有關)時,就理解攻擊行為。
・基因的重點不是無可避免的命運,而是潛力和易受影響的程度。基因無法單獨決定任何事情。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無所不在。比起改變基因本身,改變環境對基因的調控作用,更能產生重大影響。
・我們在潛意識中把世界分成我群和他群,並偏好我群。我們很容易被操弄,在幾秒之內,就能決定誰是我群、誰是他群。
・說生物系統運作得「很好」是價值中立的評估;完成美好或惡劣的事情都需要紀律、努力與意志力。「做正確的事」永遠都視脈絡而定。
・人類發明了社經地位,等於創造出其他具階層的靈長類動物前所未見的從屬形式。
・若有人相信大家做出恐怖又傷害的事也沒關係,這不是好事。這世界的痛苦有更大一部分來自有些人雖然反對恐怖的行為,卻在一些特殊情況時,讓自己成為例外。通往地獄的道路由合理化鋪成。
・不管是高深莫測的道德推理能力,或者能感受到強烈的同理心,都不代表能夠真正做出困難、勇敢又富有慈悲心的事情。
・人類願意為了象徵性的神聖價值而殺戮或被殺。透過協商,可以維持與他群的和平;理解和尊重他們神聖價值的強度有助於維持長久的和平。
・我們最糟的行為、我們譴責與懲罰的行為,是生物機制的產物。但別忘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最好的行為。
・有些人的作為提供了驚人的、展現最佳人性的例子,而那些人和我們其他人其實沒有多大的差異。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羅伯.薩波斯基
羅伯.薩伯斯基是位神經生物學家(研究大腦的人)加上靈長類對物學家(研究猴子和猩猩的人),從小喜歡閱讀,花長時間閱讀和想像與銀背大猩猩一起生活的樣貌。他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父親是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
1978年,薩伯斯基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生物人類學學位,之後前往肯尼研究野外猩猩的社會行為。之後回到紐約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學習,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目前是史丹福大學生物學暨神經學教授,麥克阿瑟基金會授予研究資助,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著有數本非虛構作品,包括《一隻靈長類動物的回憶錄》(A Primate’s Memoir)、《睪固酮的麻煩》(The Trouble with Testosteron)和《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他與妻子、兩個孩子和他養的狗住在舊金山。
許多人說,《行為》一書只有這位研究人類行為的世界級科學家薩伯斯基寫得出來,它一書回答了人類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行為從何而來?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