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410
1
0
0

便所 : 從排泄空間看日本文化與歷史 / 屎尿.下水研究會編 ; 陳嫻若譯.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トイレ:排泄の空間から見る日本の文化と歴史
    • 從排泄空間看日本文化與歷史
    • 日本再發現 ;
  • 出版: 臺北市 : 健行文化出版 2018[民107].
  • 叢書名: 日本再發現 ;5
  • 主題: 文化研究 , 廁所 , 生活史研究 , 日本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9632058 (平裝): NT350
  • 一般註:含索引 參考書目: 面229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67232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 充滿濃濃氣味的一本書
★ 書中爬梳廁所的由來、演變,與對生活的影響
★ 各主題由該領域專家撰寫,兼具深度與廣度
★ 本書並提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廁所文化
★ 卷頭彩色特輯,收錄多幅珍貴彩色圖片


以前的日本使用的噗通廁所,味道會刺得人眼睛發疼。
日本最古老的廁所是何時形成?
以前可以和馬同住屋簷下,但廁所卻在屋外?
廁所女神是美女,而且還有專屬神符,千萬別亂貼!
公共廁所太華麗,讓人誤認為時尚咖啡館!
如果有豬在下面等著吃人的排泄物,這樣還能順利上廁所嗎?
原以為不足掛齒的排泄空間,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人類生活與文化發展

在日本,從繩文時代的遺跡中挖掘出糞石(大便形成的化石),可以推斷出當時的人將靠近生活場所的貝塚或垃圾場附近,當作排泄場所。當時人口密度低,若是讓大自然進行分解作用,並不會引起環境污染,但是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很可能在共同的默契下,將某個特定地點當作排泄場所,也就是決定了廁所的位置。
奈良時代,開始使用「廁」字作為便所的名字。「廁」字源自於「川屋」的說法,目前最具說服力。一般認為,搭建在河上的「屋」,即是指「棧橋式廁所」。平安時代的畫卷《餓鬼草紙》裡,描繪男女老幼正在大小解時,有伺便餓鬼群聚其間的情景。
之後再經歷室町時代、江戶時代、到現代,人口越來越多,排泄物的量也越大,並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或許已經讓人很難想像古早時代的廁所,以及古人方便的方式。
這本書除了介紹廁所的歷史、構造的演變之外,還有每個時代饒富趣味的便所知識。例如江戶時代,排泄物可以賣錢;在河川上航行的「用船」,功能就在運送屎尿;在世界各地都已十分普及的衛生紙,人們也都養成用紙擦拭屁股的習慣。但是,還是有某些地方用紙以外的物品擦拭屁股,而且仍有用手擦屁股的人;日本能將日本浴廁文化推廣到全世界的原因;下水道建設、馬桶普及,卻間接使耕作的土地缺乏養分,而容易地力枯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連自己的味道都無法忍受,竟然是馬桶誕生的重要關鍵人物……
與每個人大大相關的小小空間,蘊藏了超乎想像的世界。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屎尿.下水研究會
隨著淨化槽和下水道的普及,抽取、處理水肥等工作範圍日漸縮減,一群有志之士有感於廁所、糞尿相關歷史和技術成果很可能逐漸遭人淡忘,因而於一九九八年成立了屎尿.下水研究會,後來歸屬於(NPO)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現在會員達二十名,其中包含馬桶的設計者、糞便處理研究者、下水道與清掃業務的行政人員、紙類研究者、教育相關人員、衛生紙相關業者、顧問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1 2 3 4 5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