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89
0
0
0
安迪.沃荷The trip/ : 當我們開得愈遠,在公路上所看到的一切就愈有「普普」味 / 黛博拉.戴維斯(Deborah Davis)作 ; 林育如譯.
- 作者: 戴維斯 (Davis, Deborah) 作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The trip : Andy Warhol's plastic fantastic cross-country adventure
- 當我們開得愈遠,在公路上所看到的一切就愈有「普普」味
- Neo reading ;
- 出版: 臺北市 : 商周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2017[民106].
- 叢書名: Neo reading ;16
- 主題: 汽車旅行 , 旅遊文學 , 美國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4771974 (平裝): NT460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66058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後來卻會在你的人生歲月中留下痕跡。
『重點不在於你是什麼樣的人,而是他們認為你是甚麼樣的人?』
一趟還原安迪沃荷當年在六十六號公路的自駕旅程,
一路讓安迪長驅直入開進星光熠熠的好萊塢──
準備好了嗎?
我們和安迪一起坐上六○年代最潮的福特「獵鷹」,
就要上路了喔!
POP推薦:《旅飯》旅行長工頭堅、「個人意見」格主陳祺勳、作家御姊愛
「當我們開得愈遠,在公路上所看到的一切就愈有『普普』味。」
載著安迪.沃荷疾駛的福特「獵鷹」(Falcon)化身為我們的時光機器,帶著我們擺脫沉悶的艾森豪(Eisenhower)時期遺風,進入充滿爆炸性、令人興奮的六○年代。透過深入、具有獨創性的研究──黛博拉.戴維斯讓我們對這位藝術界不朽的名家有了新的認識,也以沃荷為中心,為我們留住了一九六○年代的美國最迷人的一刻。
原本重新還原安迪的旅程一直是個抽象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關於沃荷的大事記書中看到一整頁翻拍的單據……
我在九月二十四日出發,就和安迪四十九年前出發的日子同一天。
安迪花了四天半的時間,但是他和他的旅伴們一路上總有一些六○年代典型常見的藥物幫助他們維持亢奮的狀態。
我預計要花七天的時間,我打算從紐約出發,一路開車經過紐澤西州(New Jersey)、賓州(Pennsylvania)、俄亥俄州(Ohio)、印第安那州(Indiana),然後接上六十六號公路──屬於文藝青年的懷舊公路──直接穿越密蘇里州(Missouri)、堪薩斯州(Kansas)、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德州(Texas)、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亞利桑那州(Arizona),一路抵達加州的最西邊,聖他莫尼卡碼頭(Santa Monica Pier)。
我們和家人、朋友、還有小狗告別之後,就先往紐約市東邊開十三哩,這樣我們才能和安迪從同一個地點出發──那是他位於萊辛頓大道(Lexington Avenue)1342號的透天住家。
由於上天安排了這個停車位與屋子的裝修工程,我得以用與安迪四十九年前出發時的相同姿態展開我的旅行。我在階梯的平台上停住腳步,接著走下台階,推開前門,走向停在路邊的汽車──一如安迪當年。
『有時候,一些你在當下並不以為意的短暫時光,後來卻會在你的人生歲月中留下痕跡。──安迪.沃荷』
我一直對安迪.沃荷深感著迷,他不但是藝術家、導演、格言家、媒體大亨、趨勢領導者,而且堪稱是二十世紀最具真知灼見的不朽天才,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猶然為當紅炸子雞。假使安迪知道這些事,雖然他不見得會有多驚訝,但他肯定會被逗得樂不可支:他在一九六三年被評論家們視為笑話的畫作──包括那些頗具爭議性的金寶濃湯(Campbell’s Soup)罐──在今天已經價值上億美金;有一間博物館致力於收藏他個人的生活樣貌與作品;安迪.沃荷相關展覽經常在各地巡迴展出;他的反傳統文化電影為今日的主流電影奠下了基礎,獨立電影在今日已經發展為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他被推為「自拍」(selfie)的始祖;還有眾多粉絲們,包括藝術家與作家,都視「聖安迪(Saint Andy)」為他們的繆斯。
八○年代早期的時候,我也是眾多崇拜安迪的粉絲之一。有一回我去參加了一場紐約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所舉辦的電影活動,發現我的位子正巧就在安迪的前方。他的出現讓我興奮不已,但我當時實在是太害羞了,以至於我根本不敢轉頭和他說話。後來那天稍晚,我先生跟我聊起了安迪的假髮,我問他,「什麼假髮?」年輕又天真的我一直以為他頭上誇張的銀髮是真髮。後來,我開始慢慢了解關於安迪.沃荷的所有一切,而當我成為一名作家之後,我也思考著要以他做為著作的主題。我想我需要知道更多真實的故事。
《普普主義》(POPism)一書是安迪對於自己在一九六○年代的生活體驗所做的記錄。在書中,我瞥見他提到一九六三年他做了一趟公路旅行,當時他和一群密友駕車一路從紐約橫越美國直到洛杉磯。我很快便認定,這趟冒險旅程-雖然在大部分沃荷的傳記裡只會出現在註腳──實際上是他一生當中重要的關鍵時刻,同時也猶如一扇觀景窗,讓人得以一窺當時美國正遭逢的巨大變遷。這趟六○年代模式的公路之旅後來成為一次心靈探索的旅程。他興高采烈地一路行經美國心臟地帶的公路、加州海灘、舊好萊塢(Hollywood)、新好萊塢、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和其他典型的美國城鎮,同時以流行世俗的角度探索美國文化──藝術、文學、電影、電視、廣告、音樂、運動、藥物、和新的性意識,全都透過旅途中的體驗滲入安迪.沃荷的內心世界。
安迪第一次動身前往西岸時的年紀是三十五歲,但更廣義地來看,他的旅程其實打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他一九二八年出生於蕭條衰敝的匹茲堡(Pittsburgh),到一九六三年展開這一場六十六號公路(Route 66)上的疾風之旅,這期間安迪.沃荷從一個貧窮又體弱多病的小男孩搖身而為新銳藝術家與導演,這樣的蛻變本身就是一場精彩萬分的旅程。就在我埋首研究他的生平與他所處的年代時,我愈發覺得,如果我真的想要了解那個關鍵時刻的安迪,我就應該要跳上車子,親自走一趟同樣的旅程。
於是我開始規劃我的公路之旅。像這樣的旅行,通常人們不是在十八歲那種毫無懸念的年紀風風火火地上路,就是反過來,會等到退休後才開著休旅車閒散逍遙地展開旅程。
原本重新還原安迪的旅程一直是個抽象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關於沃荷的大事記書中看到一整頁翻拍的單據。安迪是個出了名的收集狂,他會把所有東西都收進被他稱為「時間膠囊」(time capsules)的硬紙盒裡。時間膠囊裡甚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包括派對邀請函、食物、指甲刀、還有處方藥。在第五十五號膠囊當中,安迪收藏了我心目中的至寶──他在橫越美國公路之旅途中所收集的所有單據。
一張單據就是一個故事。
加蓋了紐約港務局(Port of New York Authority)戳印的卡片記錄了他離開紐約市的確切時間。比佛利山莊飯店的帳單列出了客房餐飲服務(room service)的費用與撥打長途電話的記錄。還有許多單據來自加油站、汽車旅館、餐廳、相機店、以及他沿途停留的據點。就像撒落的麵包屑所留下的軌跡一般,這些細瑣的資訊帶領我到安迪所佇足的每一處,同時也告訴我他到那些地方的時候從事了哪些活動。這珍貴的點點滴滴讓安迪彷彿重回世間,也讓我得以親歷他當時所看見的世界。
至此,我對於展開這趟公路之旅已經充滿了興奮與期待。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黛博拉.戴維斯Deborah Davis
她是一位作家,作品有:《座上賓:布克.T..華盛頓,西奧多.羅斯福,與震驚全國的白宮晚宴》(Booker T. Washington,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White House Dinner That Shocked a Nation)、《滑落的肩帶:約翰.辛格.沙金特與X夫人的消沉》(Strapless: John Singer Sargent and the Fall of Madame X)、《法布里休斯和金翅雀:一個關於藝術、悲劇、與永生的真實故事》(Fabritius and the Goldfinch: A True Story of Art, Tragedy, and Immortality)、《世紀派對:一個關於楚門.卡波堤和他的黑白舞會的精彩故事》(Party of the Century: The Fabulous Story of Truman Capote andHis Black and White Ball)、《鍍金:紐波特如何成為美國最奢華的渡假勝地》(Gilded: How Newport Became the Richest Resort in America)等書。她在幾間主流電影公司裡擔任執行製作、編審、與故事分析。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