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83
0
0
0
法老王傳奇 [電子書] : 埃及古文明.神殿.木乃伊.撒哈拉.尼羅河神秘傳說全導覽 / 吳駿聲著
- 作者: 吳駿聲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人文旅遊 ;
- 出版: 臺北市 : 時報文化 2016[民105]
- 叢書名: 人文旅遊 ;3028
- 主題: 旅遊 , 埃及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571365251 (電子資源): NT$380
- URL:
點擊此處查看iReadeBook華藝電
- 一般註:2017上半年逢甲聯盟iRead eBook華藝電子書 檢索形式:電子書服務平台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61757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埃及,就在你眼前
幽幽流淌的尼羅河,在五千年前孕育出神秘的埃及文明,埃及在母親河的支持下,曾經豎立過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建築起巨大的神廟;也曾經使得農業興盛、富甲一方,進而出兵威震西亞……悠長的尼羅河也曾靜靜陪伴人們,渡過強權紛至沓來的欺凌,和窮愁潦倒的日子。如今的尼羅河也見證埃及即將展開嶄新的一頁!
埃及這個國家,擁有亞洲和非洲的領土,是世上少數跨越兩洲,而且得天獨厚的國家。雖然境內有95%的面積是沙漠地區,但一條尼羅河和另一條蘇黎土運河,卻為埃及帶來文明和財富!因為只要歐洲的貨物想運到東方,蘇黎士運河就是必經之路,因此每個月能為國家帶來上億美金「過路費」的收入。而尼羅河更不用說,是埃及的生命線,不然埃及全境都是沙漠。
天造地設的尼羅河文明/泥土沖刷上岸,有利於農業種植。
在3千年前……航海技術發展以前,埃及的地形非常封閉,東西兩方面有浩瀚的沙漠,北有地中海的阻隔,西亞文明地區的武力不易進入,而尼羅河的存在,不僅帶來人類賴以存在的水源,更因為每年定期的氾濫,將河床上的泥土沖刷上岸。這種被沖上陸地的泥土,稱為「凱麥特」(Kemet),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種植。西元前五世紀時,「歷史之父」—希羅多德(Historia,希臘籍),在他的Historia《歷史》一書中,是這樣形容埃及農夫的輕鬆:……氾濫之後農夫只要把種子撒一撒,把豬趕到田中將種子踏進土中之後,就可以回家睡覺了。
由於安全的環境、輕鬆的生活,所以在這裡很早就有了文明產生,舉個例子:當埃及第四王朝在興建金字塔時,中國黃河流域尚是傳說的黃帝軒轅氏。但是很遺憾的是…古代埃及人沒有系統紀錄事務的習慣,從第一王朝開始的近二千年後,在希臘人所建立的「托勒密王朝」時,才在托勒密一世法老(Ptolemaic I)的命令之下,由一位祭司—曼涅托(Manetho)以希臘文,整編完成首部的「埃及史」。可是西元前47年,羅馬的凱撒大帝(Jules Cesar)焚毀了「亞歷山大圖書館」,連帶毀損了這部歷史,雖然有史書上紀錄:「埃及豔后整理回七萬卷文件」,其中有多少是史料紀錄?也不可知……因為這也是一段文字紀錄而已……。
根據曼涅托的斷簡殘篇中紀錄:他把埃及劃分為30個王朝(或31個)再粗分為三個時期,稱為: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新王國時代。但怎麼對應在我們熟知的紀元時間?曾經令學者傷透了腦袋……幸好有次學者在偶然間發現,有份象形文書紀錄著:第十二王朝的塞努瑟特三世(Senusert III即位的第七年,有個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升起的天文景象。於是學者串聯天文科學家的推算,確定那是西元前1872所發生的事。這個結果讓茫然的學者們終於找到渴求已久的立基點!新埃及史就以這個西元前1872年為基點,上推下敲,並且考察無數石碑、石表,尤其是位於「阿拜多斯」塞提一世神殿內的《歷代法老王表》,才重新譜寫今天我們看到的埃及30王朝年表;及諸位法老的順位。可是關於「年分」的事,各個權威的說法不太一樣,因此存在著些微的差異,讀者也不必太過講究。
曙光乍現的古王國時期/發現了銅,使埃及很早就脫離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
是指第一王朝至第六王朝之間,大約1020年的時間。肥沃的尼羅河谷地因為容易生活,人們開始聚集逐漸形成部落,之後演化成上埃及與下埃及兩大勢力集團。根據傳說:距今5100年左右,位於南方上埃及的米尼茲王(Menes),統一了上下埃及,並且建都於今天開羅的西南方的孟斐斯。事實上就目前考古發現,那摩爾(Narmer)才是埃及的第一位共主。
這是根據一塊那摩爾石板《7建議使用授權圖片》的圖案所論斷。(那摩爾王一面戴著上埃及王冠;另一面戴著下埃及王冠)這個時間重要的事情有:發現了銅,使埃及很早就脫離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還有波希本(Persiben)與卡塞坎姆(khasekhem)兩大集團的相爭,這段歷史演化成埃及非常有名的神話故事—荷魯斯與塞特之戰(第二王朝末)。以令第三王朝佔領西奈半島的戰爭、第四王朝建築金字塔的年代、第五王朝烏塞爾夫王(Userkaf),開始以太陽為神的崇拜等等,為我們現代對埃及的印象,打下一個基礎。
朕即國家的中王國時期/削弱諸侯勢力、統一國家步調、重立法老威望。
第六王朝結束後,在七~十王朝時,埃及有長達250年的混亂,史家稱為「第一中間期」。2375BC(西元前)門圖荷太普二世(Mentuhotep)法老再度統一埃及,開始第十一王朝的時代。這段575年的時間,當權者著重於整頓國內諸侯、統一國家步調、以及重立法老威望,並且挖運河、修堤壩、建設蓄水設備等,這些工程不僅消耗諸侯的實力,更進一步的增強農業的生產力。在此之後,埃及向南征服了努比亞地區,取得當地長期的黃金供應,以及大量的傭兵,埃及的武力和商業開始伸向西亞。
可是到了十四王朝,國家又再度分裂、南北對抗……北方政府為了戰爭所需,不斷的向一些寄居在其土地上的其他少數民族,索取不當的物資與人力,終於使得原本寄居於三角洲的亞洲遊牧民族—西克索人(hyksos)的武裝反抗。雖然他們是少數人口,但是西克索人引進亞洲的新式戰爭觀念與裝備(裝甲與戰車)讓本來就外強中乾的埃及人不堪一擊,因而結束了埃及的中王國時代。
亞洲顫慄的新王國時期/埃及的鼎盛時期,疆域之大,空前絕後!
西克索人統治北方219年的年代,十五~十七王朝,史稱「第二中間期」。南方的埃及人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青銅、音樂、武裝等技術,對將來埃及之後以武力擴張領土,有著極大的幫助。驅逐西克索人之後,到了十八、十九王朝,相當於中國商代中期的時間,是古埃及最鼎盛的時代,也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時間點。疆域之大,空前絕後!埃及帝國因戰事盛極一時,但也因戰爭而衰落。
這裡有很多知名的法老王,例如:女性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ut Queen)、埃及的拿破崙—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10》以及後續的阿蒙荷普特二世(Amenhotep II)、阿蒙荷普特三世(Amenhotep III)《11》,這些都是歷史上頗具盛名的英主。創立一神教的阿肯那唐(Akhenaten)和著名的圖坦卡門(Tutankhamun),都是這時期的人物。
物極必反的二十王朝/地中海海民興起、黃金產量日益枯竭……埃及文明開始屈居劣勢…
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Sety I)、拉姆西斯二世(Ramses II),尤其是拉姆西斯二世最為知名!但在二十王朝以後,埃及因為由於地中海海民興起(埃及的天然防線出現一個大洞),和鐵器時代的來臨,相對埃及不產鐵礦的窘境;以及最嚴重的是:埃及富強的根源—黃金產量日益枯竭……凡此等等,使得埃及文明明顯的開始屈居劣勢,也連帶使得埃及的國際地位漸漸低下。
這時埃及本身又再度爆發長時間內亂,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王朝並起,引起亞述王尼布甲尼撒(Ashurbanipal),毀滅性的攻擊埃及。雖然二十六王朝—薩美提克王(Psamtik)重建埃及,並且引入大量的希臘人民,充實國力,但無奈國力已江河日下,不可和輝煌的十八、十九王朝相比,西元前525年,波斯王Cambyses入侵埃及滅亡了二十六王朝,開創了二十七王朝121年統治埃及的時代。
雖然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王朝,政權有短暫的回到埃及人手中,但又被波斯人奪回,直到希臘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在伊薩斯(Issus)戰役後,埃及的領土落入希臘人手中,亞歷山大將「埃及」交其大將托勒密(Ptolemy)管理之後,繼續踏上東征的道路,但是沒想到他一去不返,於是托勒密在埃及自立為王,開始了托勒密王朝302年的統治。
最後一抹晚霞的扎勒密王朝/埃及文化的另一個高峰,數學、解剖學昌盛,發達的商業更帶動繁華。
托勒密王朝是埃及文化的另一個高峰,首都「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不但成為希臘化時代的文化重鎮,例如:歐幾里得(Euclid)的「幾何原本」、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的「地球圓周率」、希羅菲拉斯(Herophilus)的「解剖學」都是在埃及的土地上形成的。發達的商業更帶動埃及的繁華,埃及的富裕在當時是舉世羨慕。托勒密王朝14傳之後,西元前31年,克麗奧佩脫拉七世(Cleopatra VII)(俗稱「埃及艷后」)參與羅馬帝國內戰,但在亞克興(Actium,希臘西北方外海)一役中兵敗自殺,結束了埃及三千多年的歷史,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庸。
西元391年,拜占庭帝國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e I)獨尊基督教,下令關閉境內其他宗教建物。在埃及境內,原本信奉古代神祗的人民已經不多了,這道命令之後,最後一份象形文字紀錄在西元394年8月24日,寫完最後一筆劃之後《17》,埃及文化就此完全消失。當地人民不會說、也看不懂古代文物。直到一千四百多年後……埃及文明才再度受人關注。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吳駿聲
中國大陸領隊、埃及/以色列—玩家
2011《木乃伊傳奇》特展 藝術指導顧問
《帝國寶藏》《羅馬帝國》《大英博物館百品精華》等 特展客席講師
康軒文化機構 特約講師
《旅讀中國》雜誌專欄作家
東森、台視、中視、民視、衛視各訪談節目特別來賓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