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館藏資訊
也記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更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 2015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書籍
★ 2015年 亞馬遜書店年度二十本好書
★ 《時人》雜誌年度最佳書籍
★ 普立茲獎得主 愛彌.埃利絲.諾特記述跨性別家庭的挑戰與堅韌
「有時候我真恨自己是跨性別者,跨性別的孩子不是自殺、就是被人殺死。」
一九九九年,在普通美國南方家庭一個充滿明亮陽光的廚房裡,兩歲的男孩懷特身著粉紅色蓬蓬裙、頸帶波希米亞風項鍊,黑色烤爐的玻璃門映出他的身影,他看著裙上閃閃發光的銀色亮片,著迷於自己的容貌。
「這是懷特最愛的消遣之一——在烤爐門口跳舞,」父親韋恩拿著攝影機記錄下兒子的一舉一動,接著他說:「秀出你的肌肉,小懷。可以讓我看看你的肌肉嗎?」男孩的表情從喜悅轉為痛苦,心不甘情不願伸出兩個小拳頭撐住下巴,勉強擠出不存在的肌肉……
從小,懷特就與普通的男孩有些不同,他總是會問母親:「我什麼時候可以當女生?」或者「我的小雞雞什麼時候會掉?」當他再長大一些,有人問他「你是誰」時,他會回答:「一個想當女孩的男孩」或「一個住在男孩身體裡的女孩」。對他而言,男性的身體彷彿只是成長過程,總有一天他會從「男孩蛹」中羽化成女孩。
作為父母,凱莉與韋恩從沒想過在這麼小的時候就確定自己「應該是」的性別——但誰不是從小確定自己的性別呢?他的雙胞胎哥哥喬拿斯不是也從未懷疑過自己是男生?
為了讓懷特走往他心之所嚮的性別,也為了懷特的成長路上不再遭受霸凌與欺負,凱莉與韋恩從一無所知、到搜尋相關知識、再為了孩子能夠在平等環境下快樂成長而努力,他們克服鄰居親友對於跨性別孩子的不了解、衛道人士對他們的責難與壓迫,以及校園對於跨性別者的淡漠鄙視,勇敢站上法庭,為懷特爭取跨性別者的合理環境。
二○一五年,懷特終於從困擾他一輩子的性別脫離,化身為妮可。
普立茲得獎記者愛彌.埃利絲.諾特在妮可於醫院接受荷爾蒙療程時,認識了妮可與她勇敢堅強的父母,她以紀實筆法寫下從懷特化身為妮可的歷程,一個孩子如何從處處壓抑的環境裡找回自我認同、甚至爭取到應有的性別平等環境;也記述了妮可一家長達五年的訴訟,這場訴訟判定公民可以使用自己認同性別的廁所,在美國人權史上跨出極大的一步。諾特並發揮自己的專業,用平易近人的筆法,解釋科學上為何會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不同。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愛彌.埃利絲.諾特(Amy Ellis Nutt)
麻省理工學院哲學碩士,曾於哥倫比亞大學修習新聞學,後在《體育畫報》擔任九年記者。二○一一年以「瑪莉夫人號殘骸」系列報導贏得的普立茲獎,主題是紐澤西海岸一艘沉沒漁船。目前她在《華盛頓郵報》擔任健康與科學專欄作者,出版過《玻璃般明亮的陰影》(Shadows Bright as Glass)一書,並參與書寫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的《青少年的大腦》(The Teenage Brain)。她曾獲得哈佛大學授予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的尼曼獎學金,並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過客座教授,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多年。目前定居於華盛頓特區。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