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資訊
內容簡介
檢視了半世紀以來台灣報業經營所面對的政治力、經濟力的沉重壓力,以及報業如何在這兩大壓力之中突圍持續的動力所在。——吳樹民(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副董事長)
忠實記錄了我在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所參與的志業;那裡頭有血有淚、有成功有失敗、有我們這個國家奔向前程的顛跌、夢魘和歡笑。——吳豐山(監察委員)
生動記錄了「《自立》報系」從衰敗到終結的最後那十年,這段讓許多人最不堪回首的十年,但恐怕也是最難書寫的十年。——倪炎元(《中國時報》總主筆、銘傳大學兼任教授)
作者是資深、深具理想抱負的傳媒工作者,除了取材嚴謹之外,更具有體察歷史脈絡的敏感度,是撰作本土報業史的不二人選。——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在黨國凌駕一切的戒嚴年代,媒體往往只能是政府的傳聲筒;
當年《自立晚報》的存在,不但為當時的台灣菁英守住最後一塊發聲基地,
也讓微弱的本土論述得以一脈相承。
然而,當台灣走向民主,各種論述百家爭鳴之際,
堅持「客觀、公正、本土」立場的《自立晚報》,卻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消逝。
這當中的曲折轉圜到底為何?
報社員工為了辦報理念的堅持與自身權益,做了多少努力?
國家、財團、報社之間,又有多少暗潮洶湧的角力暗鬥?
本書作者為資深媒體人,目前為公共電視新聞部台語新聞製作人。
當他還是懵懂的新聞菜鳥時,進入了《自立晚報》,
不但見證了台灣在困頓年代,人民衝撞社會禁錮的熱情與激昂,
也看到了台灣民主運動前輩為了爭取言論自由,慷慨犧牲,
並因而深深地衝擊了他往後的新聞生命,堅信「新聞自由」的理所當然。
這本書的完成,不單只是為了台灣民營報業的歷史留下不可抹滅的紀錄,
更是作者自身,以及為了一群被時代捉弄的沉默的台灣人的生命書寫。
時值今日,各種網路及電子媒體競相出現,看似眾聲喧嘩之際,
財團、政府卻透過新的包裝手法,介入媒體與報業,形成另類的言論控制。
撫今追昔,《自立晚報》以及台灣民營報業奮鬥的過程,
將可為台灣報業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提供反省、借鏡,以及邁步向前的重要動力。
【本書特色】
1.國內第一本台灣民營報業史。
2.本書作者現為第一線新聞從業人員,以親身的觀察紀錄台灣報業的發展,極具參考價值。
呂東熹
‧1960年生,雲林人。
‧世新大學新聞系、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曾任《自立晚報》、《蘋果日報》、《台灣日報》副總編輯;《黑白新聞週刊》撰述委員;華衛電視台採訪主任;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副理;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發起人、第八屆會長。
現職:公視新聞部「台語新聞」製作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監察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