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209
0
0
0

負建築 / 隈研吾(Kuma Kengo)著 ; 計麗屏譯.

  • 作者: 隈研吾 (Kuma Kengo)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負ける建築
  • 出版: 臺北市 : 博雅書屋 2010[民99].
  • 叢書名: 美學誌 ;007
  • 主題: 建築 , 設計 , 文集 , 建築 , 設計 , 文集
  • 版本:初版
  • ISBN: 9789866614521 (平裝): NT300 、 9789866614897
  • 一般註:2010年1月初版1刷 2010年11月再版 附: 譯名對照表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25708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作為建築,何為「勝」?何為「負」? 負建築絕非失敗的建築,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築。 繼安藤忠雄及伊東豐雄後,下一位國際級的日本建築大師。 「有沒有可能建造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建築呢?正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中,我寫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也由此誕生了這本書,並取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書名——《負建築》。」                                 ——隈研吾   長久以來建築被人類視為庇護所,土地和房屋被視為是一種財物,進入20世紀更在住宅政策和財團的文宣攻勢之下,更強化了擁有房屋就是擁有幸福的這種固有觀念。經濟活動的推波助瀾,加上鋼筋混凝土技術的發展,建商相繼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廈建案,一棟比一棟高的建築天際線開始遮住了人們的視野。   然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一直到911恐怖攻擊,原以為是庇護所的建築在瞬間瓦解,而災後背負原有的貸款和重建住宅財務壓力的「幸福」人們,反倒成為不幸的一群。這揭示的不僅是現代建築物理性的脆弱,也揭露了建築「私有」和「獨立」這兩個割裂性客體概念本質上的脆弱。身為一名建築師,走過石油危機、泡沫經濟的起飛到破滅,作者提出對建築與人的關係的深刻省思,期待能夠為建築找出一條永續而和諧的出路,與時間、自然並存共進。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隈研吾(Kuma Kengo)   日本建築大師,慣用竹子、木材、泥磚、石板、和紙等自然建材,建築風格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隈研吾流」。   1954年生於神奈川縣。1979年畢業自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班。1895-1896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都市計畫學系客座研究員。1990年在東京青山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2001-2008年任教於慶應大學科技科學系。2009年開始擔任東京大學教授。   知名作品有「龜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AIA獎)、「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1995)、「森舞台/宮城縣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1997,日本建築學會賞)、「石之美術館」(2001,國際石材建築大獎)、「馬頭町廣重美術館」(2001,Murano Prize)。近期作品有「長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北京),「長崎縣立美術館」(2005,長崎)、「三多利美術館」(2007,東京)。目前於中國及歐洲仍有許多建案進行中。近十年更一手囊括JCD、日本AIJ獎、美國AIA、全球創新建築獎、芬蘭Spirit of Nature Wood Architecture、法國Energy Performance + Architecture Award等國際大獎。著作有:《十宅論》、《再見.後現代》、《建築的慾望之死》、《自然的建築》等。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