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520
0
0
0

戰鬥終了已黃昏 / 吳佳璇著.

  • 作者: 吳佳璇 著
  • 出版: 臺北縣 : 夏日出版 2011[民100].
  • 叢書名: 生活之味 ;6
  • 主題: 癌症 , 病人 , 通俗作品
  • 版本:初版一刷
  • ISBN: 9789868689534 (平裝): NT280
  • 讀者標籤:
  • 引用連結:
  • 系統號: 000219657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抗癌戰爭中被忽略的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
由於是母親的遭遇,吳佳璇醫師以身為女兒的感受,將硬梆梆的教科書化為實務,
為心理腫瘤學理論立下典型,我們有了一個精神科醫師用自己的專業去處理傷慟情緒的示範。



  有一天病榻上躺的是自己的家人,你該怎麼辦?照顧罹癌親人會面臨什麼考驗?怎樣幫助癌症病人「活在當下」?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得主吳佳璇醫師的自我揭露,以本書提供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令人印象深刻。

  「在母親擠身癌症過來人行列不久,最令人無可捉摸的癌病惡性變化再度襲來。在確定復發
  之後,緩和治療、轉移、病情急轉直下等種種考驗隨之而來。」

  本書以日誌體呈現,共分為:躋身癌症過來人(cancer survivorship)、確定復發(recurrence)、水來土掩的緩和治療(palliative treatment)、後援部隊大考驗(supportive care)、轉移(metastasis)、最後一搏(targeted therapies)、急轉直下(septic shock)、終章(end of life care)等八章。伴隨著作者吳佳璇醫師溫馨感人的仙跡岩兒時回憶、曾念生醫師(精神科醫師)的情境插畫,病情卻逐漸陷入膠著,無可避免走向生命終點,讓讀者的心不禁隨之糾結。雖然每位癌症病患的末期病程不盡相同,卻仍有脈絡可循,本書將能給予家有癌病末期病人的家屬,在徬徨無依時最實用的指引。而針對近日媒體熱烈討論的「安寧緩和條例」,作者也提出最切身的看法。
  吳醫師在身為家屬的切身焦慮感受中,試圖撐起精神科醫師應有的專業應對,並記錄下這一切過程。書中融入的回憶文章,讓本書更具文學情感氛圍,感人至深,配合每章並完整達成「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最實用的本土心理腫瘤學手冊」之期許,確實為當代臺灣癌症醫療留下記錄。
  除了每章章末附有專有名詞解釋之外,吳醫師將分享實用延伸書單、癌症醫療實用網站,以及居家照護、安寧照護實戰指南,溫柔陪伴讀者度過最難熬的癌病末期時光。

本書特色
◎作者吳佳璇醫師同時具有精神科醫師專業、腫瘤心理臨床經驗、病患家屬身分,加之感性流暢的文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獨特觀點,能同時給予陪伴病榻旁的實戰指引,並撫慰讀者的心靈。
◎本書堪稱最具專業與同理心的抗癌歷程病人誌、最實用的本土心理腫瘤學手冊;是作者繼《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獲得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之後,最感人至深的作品。
◎癌症照護本就是一門跨專科,甚至跨學門的學問,全書附錄數十條「醫學名詞解釋」和索引,內容豐富扎實,涵蓋腫瘤醫學、營養學、居家照護、安寧療護,並不侷限於精神醫學,而每一條都在作者的,逐條查閱資料才敢落筆。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吳佳璇醫師
1969年生於臺灣雲林,1995年臺大醫學系畢業,於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2004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獲「國際心理衛生」碩士。

因於臺大醫院10年服務期間,深感癌症病人及家屬心理調適問題之重要,曾投入癌症專科醫院專職服務,尋求發展本土心理腫瘤學照護模式。2008年3月起成為後山的「浪人醫師」,支援臺東監獄、榮家、校園與社區精神醫療,足跡遍及山地部落與離島;同年4月開始,因母親罹患胰臟癌,改以「癌症病人家屬」身分,繼續深造心理腫瘤學;2010年8月起於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開設『身心健康門診』,並以《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夏日出版)獲得2010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

為求文學與醫學、理性與感性、夢想與現實的平衡,現仍浪跡於臺北臺東間。

◎ 現任
臺東榮民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 重要經歷
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2006-2008)、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2000-2006)、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主治醫師(1999-2000)、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2004-2006)、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2001-2003)、醫界聯盟《醫望》雜誌副總編輯(1999-2000)

◎ 相關著作
《浪人醫師日記》(2010出版)、《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2009出版, 2010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從北京到臺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2007出版)、《臺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2005出版,2006金鼎獎最佳著作人入圍)、《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2001出版)、《九二一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九二一經驗》(2000出版)。合譯作品有《金賽的秘密花園》、《發現無意識》等,與專業中英文著作若干。


繪者簡介
曾念生醫師

年近40重拾畫筆的精神科醫師,在三軍總醫院服務。平時喜歡講故事給孩子聽、塗鴉、聽京戲, 以及研究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臨床上的專長是老年精神醫學、司法精神醫學和心理腫瘤學。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