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走 : 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 the grace in dying: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 凱思林.辛(Kathleen Dowlin Singh)著 ; 彭榮邦,廖婉如譯.
- 作者: 辛 (Singh, Kathleen Dowlin) 著
- 其他作者:
- 其他題名:
- 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 出版: 臺北市 ;臺北縣新莊市 : 心靈工坊文化出版,大和總經銷. 2010[民99] :
- 叢書名: 社會人文/臨終關懷 ;56 , Holistic ;56
- 主題: 臨終關懷 , 超心理學 , 生死學 , 超個體心理學
- 版本:初版4刷
- ISBN: 9789867574480 (平裝): NT460
- 一般註:附錄:1.蘇菲心識圖誌;2.卡諾夫斯基功能狀態量表;3.各個心靈圖譜的對照 作者改譯辛哈 本書作者取自譯者
-
讀者標籤:
- 系統號: 000202361 | 機讀編目格式
館藏資訊

如果你在人世間還有許多時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你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你,死亡對活著的人有何啟示,而活著時又要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揭開了意識的各個層面、存有的各個層面、靈性的各個層面,這些層面都超越了我們向來看成是自我的個我意識。它揭開了臨終是一段自然開悟的歷程,一段最終會回歸真我的返家之旅。它指引我們一步步地開敞自己,走入存有的深層,也指引我們如何與自己一度從中脫身而出的存有本源重新融合。
本書的寫法非常簡潔透澈,作者用簡單的文字說複雜的意思。
在第一章以綜合蘇菲、西藏生死觀的精要說出「死亡是安全的」,作者把死亡當作能量的蛻變,死亡的過程即是物質身的能量轉化,人歸返至另一種能量體系。但是人類因為發展心智自我,遮蔽了存有之光,使得我們寓居於世的時候只看到世界的現實,而不見萬物所居的更大本體。第二章以超個體心理學的觀點說明我們的心智自我是如何長出來的。第三章,作者用蘇菲神學提出更大的靈性圖像,指出人們逐漸由心智自我的消退而發展出靈性的諸階段。第四章則以肯恩.威爾伯的心理學思維,鉅細靡遺地描述心智自我的毀敗過程,人的性格如何與陰影整合,身體與心智整合、我與非我整合、生與死整合。第五章,作者離開理論的說明,從陪伴臨終者實際經驗指出,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恩寵。第六章提出各種修行的方法。
最後四章則與臨終照顧有密切關係。作者傾一生的經驗,將她在臨床觀察的現象與一般臨床指標(如KPSS)接應起來,詳述病人臨終的每一階段的身心靈狀態。第八章的內容對所有陪病的家屬、醫護人員、志工都非常重要,由於講得十分具體切實,臨終彌留的氛圍充滿恩寵,令人感到臨終的幸福。
--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凱思林.辛(Katheen Dowling Singh, Ph.D.),專攻超個體心理學與靈性傳統。在一篇受訪的文摘上,她說自己之所以有幸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除了超個體心理學的啟蒙,以及持續三十年以上默觀經驗的幫助,還得歸功於1974年康乃迪克州沸沸騰騰的安寧療護運動,她深深撼動於:「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人終究能朝向靈性發展而去。」在佛羅里達安寧病房工作六年當中,她看見難以言喻的美麗境界,感覺自己是真實又深刻的存在,因為陪伴臨終病患的過程中,很難去說是「誰」在付出,又是「誰」伸出雙手幫助了誰。目前,她除了持續陪伴臨終病患走上恩寵滿溢的回歸旅程,也積極參與各種推動安寧照護的運動、演講,和聽眾分享她的豐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