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書目資料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506
0
0
0

海柏利昂 / 丹.西蒙斯(Dan Simmons)著 ; 林翰昌,李漢威,李漢聲譯.

館藏資訊

一八一八年,詩人約翰‧濟慈寫下<海柏利昂>一詩,藉由希臘神話中泰坦諸神的衰亡,探究生命的真正面貌,了解改變與痛苦也屬於宇宙的永恆定律。但是,他並未完成這首詩,而後,將此詩改寫為<海柏利昂的殞落>。詩的創作,對他來說,就像人類尋求救贖,必須親自走完這段旅程。
改變的必然與隨之而來的痛苦是宇宙恆常的定律,人類世界終將無能避過這樣的結果。於是,小說家探問人類如何尋求救贖,他想到了詩,借用詩題而成《海柏利昂》一書。一段人類尋求救贖的旅程,於焉展開。
在七百年後的人類世界裡,地球已經成為傳說,人類卻已成為統御宇宙的主要力量。在科技文明發展到極至的時候,變化與衰頹隨之而來,末日之勢隱隱浮現,整個銀河硝煙瀰漫,七名朝聖者,踏上朝聖征途,他們要前往時塚,尋找他們生命中未解之謎的答案。
這七名朝聖者,都只是泛泛之輩,即使曾有過顯赫威名卻都早已成為歷史,他們帶著自身的問題,承擔此一看來毫無希望的重擔。在這段旅途中,他們逐一訴說自己的經歷,每個人都有其未解的生命課題,對於教士來說是信仰,對上校來說是生命,對詩人來說是創作,對學者來說是親情,對偵探來說是愛情,對領事來說是承諾。在這六段故事中,每個人都是一座時間的島嶼,橫跨不同的時空,而「愛」正是他們得以存在的憑藉,無論是對親人的細心呵護;對神、對信仰的質疑或執著;從患難與共、情感交流抑或肉慾傾洩而生成的男女之愛,是他們生命的動力,也是他們面對考驗的支撐,唯有愛,才是可以跨越時空的永恆存在。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延伸查詢 Google Books Amazon

Dan Simmons(丹‧西蒙斯)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一九七一年在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之後,隨即展開長達十八年的小學教師生涯。西蒙斯將自己的寫作興趣和專業工作結合地天衣無縫:每日課程當中,他必須對全班學生講述整整半個小時的故事。他發現小朋友是十分精明而狂熱的編輯,毫不留情地指出情節上前後矛盾、不連貫的錯誤。這些在課堂上所編織成的幻想情節與背景資料,成為日後「海柏利昂詩篇」(Hyperion Cantos)系列的核心原型。
他從恐怖出道,同時撰寫科幻及主流文學,之後又跨足間諜小說、冷硬派偵探犯罪小說、歷史小說、動作冒險小說等類型,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必定獲得各文類資深讀者與評論家的好評,屢屢榮獲具有代表性的獎項。無怪乎幻想文類權威報導刊物《軌跡》(Locus)雜誌會在二○○二年十月的專訪中,借用羅伯‧波特(Robert Bolt)名劇《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1960)的標題,盛讚西蒙斯是「橫跨眾文類之上的作家」(A Man for All Genres)。
他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迦梨之歌》(The Song of Kali)一舉為他拿下一九八六年的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之後的恐怖小說《腐肉解饑》(Carrion Comfort)等三部重量作接連摘下恐怖類型最高榮譽──布拉姆‧史鐸克獎(Bram Stoker Award)、《軌跡》雜誌讀者票選獎恐怖小說類,以及英倫奇幻獎(British Fantasy Award)的桂冠。而《海柏利昂》更是展現了旺盛的企圖心,整部小說擬仿喬叟《坎特伯利故事集》的結構,娓娓道盡荊魔神朝聖者身上所背負的故事。敏銳的科幻讀者可以從字裡行間嗅出自黃金時期至八○年代中葉所探討過的種種主題元素。此書也獲得一九八九年的雨果獎。

譯者簡介:
林翰昌
英國利物浦大學科幻研究碩士,科幻國協公民 以成為科幻專致讀者為畢生職志。。編纂並維護《臺灣科幻全書目》資料庫,譯有《火星紀事》一書。個人部落格:科幻國協在臺辦事處 http://danjalin.blogspot.com
李漢聲,美國柏克萊大學分子暨細胞生物學博士,目前在柏克萊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專研分子神經科學,對科幻小說多有涉獵,《海柏利昂》是他與胞弟李漢威合作翻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
李漢威:政大英語系畢,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口筆譯碩士。雖喜小說卻非科幻迷,經漢聲介紹而翻讀《海柏利昂》,心有戚戚,遂決合筆譯之。

資料來源: TAAZE 讀冊
回到最上